财政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2018-11-14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学习时报》发文称,大幅减轻企业税负。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顶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以下为全文: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财政部门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财政部门要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聚力增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着力加强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使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作用,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继续实施减税降费的同时,统筹收入、赤字、专项债务和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今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3万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7.8%,快于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截至9月末,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对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在财政及其他宏观政策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
加大补短板力度。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大力支持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幅度增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2018年安排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增加部分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投入力度为近年来最大。加大重点领域投入,今年1—9月中央财政累计下达地方基建支出预算409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4.2%,重点用于支持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引导要素优化配置。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继续支持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有序推进解决“三供一业”等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等工程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试点,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发展。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技术门槛、优化补贴标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 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支持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硬约束机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将各级政府收支、部门和单位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收入质量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系统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和清理退出机制。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在预算决策环节,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推动各级政府理性决策,从源头上防控低效无效问题的发生;预算编制环节,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促进花钱与办事、绩效与责任深度融合;预算执行环节,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开展“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防止资金闲置沉淀和损失浪费。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中乾景隆(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